高质量发展12年,优酷人文的信心在哪?
芷潇| 看电视| 2024-03-25
【流媒体网】摘要:时代的漩涡越是湍急,文化类节目越是坚定屹立。

  2023年底,《新周刊》在“锐词”专栏中引入了“情绪类刚需物资”的概念,用以泛指一切能带来快乐情绪的东西。如果说高糖油食物是贴合概念的物质载体,那么用以聊慰人心的精神食粮,又该以何种形式表征?

  3月20日,阿那亚金山岭,优酷人文以一场12周年内容发布会,回应了这则思考。

  作为首个开设文化频道的综合网络视听平台,优酷始终坚持着“以文化人,温暖众生”的理念,不断打造具有抚慰效能与人文滋养的精品节目,从《圆桌派》到《第一人称复数》,其多样的节目形态,为人们提供着思绪游荡、斟酌、沉思的场域。

  长路漫漫,这场自我革新从未停止。人文,既为人类文化中先进的、科学的、优秀的、健康的部分,就意味着它经得起时间的回味与琢磨,不受环境影响,不被空间制约,更不因年月褪色,当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姿态,给予人们不同形式的生命体验。

  可我们无法忽视时代漩涡之下,人文内容与现实环境接壤的困境。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是,软性的人文叙事,是否会因不够偏激、不够声张而被淹没;柔和的文化影像,能否站稳于碎片化潮流?而深耕人文赛道12载的优酷,其信心究竟来自于哪?

  从这场内容发布会与嘉宾对谈中,“看电视”找到了答案。

  “人文在人”寻求有质量的表达

  发布会伊始,一份优酷人文2024新片单,就足以彰显其扩容辐射范围、呈现多元议题的笃定决心。

  从节目主题来看,这份片单既包含优势赛道的深度强化,也囊括创新分众话题的探索。用优酷人文总经理王晓楠的话说,“人文在人”,始终是优酷人文解题的出发点——内容是“人”的延伸

  近年来,人文内容趋势主要呈现出“上浮”与“下沉”两大特点。经过趋势研判,优酷遴选出兼具文化价值和现实连接性的优质内容,推出了分布均匀、覆盖广泛的文化类节目。

  一方面,所谓“上浮”,即人们关注高塔,渴望从文学、艺术、哲学中获得经验和智识。重大技术突破、航天和科学、体育赛事等领域均是关注重点,这要求内容供应方从中挖掘知识增量,输出有深度、有回响的凝聚性思想启发,《百家新说》《圆桌派7》即在其列。

  另一方面,人们聚焦趋近,倾向以微观视角反思自己身处的空间,调整生活的节奏和姿态。诸如旅行、美食、健康、情感、女性等更轻盈的议题,同样值得满怀热忱、真诚走心地展开叙述与科普,譬如《第一人称复数2》《想要问问你敢不敢2》《你好,微瑕青年》等。

  从看世界,到见众人,再到仰望头顶的星空,人们的视野越开阔,求知的触角越灵敏,对节目内容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。关于这一点,优酷人文已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——在12年间相继出品的一系列作品,豆瓣评分8分以上占比80%,9分以上占比10%。

  关于文化内容的输出形式,王晓楠表示,“作为平台,我们支持内容创作的角度,就是看作品能不能够鼓励人和安慰人。它未必只有思想和文化享受,它也可以是一餐很好的饭。”

  不必拉开架势,不必束之高阁。要完成大众对文化类节目的改观,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回归真诚,从俯视到平视,从输出到倾听,在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讨论场中,完成情感的交融,与思辨的交锋。

  对此,优酷输出了“人文在人”的第二层释义,“我们在笃定地信赖一个主创团队时,我们会说做你最喜欢的,其实潜台词是‘请拿出你最好的’。”建立互信,双向奔赴,“人文在人”所指向的不止观众,还在于同心同力、沉浸表达的创作者。

  十二年携手并行,让“看文化人物上优酷”的品牌主张愈加深入人心。侣行夫妇、梁文道、陈丹青、窦文涛、马未都……20+深度合作的老师,200+文化嘉宾人数,给予观众们数年如一日的温暖陪伴,用一部部富有温度的影像,构筑成无数抚慰伤痛、观照现实的良方。

  “如果主创与我们怀揣着同一种愿望,就可以试一下他所擅长的表达方式。”笃定而不冒进,圆润而不艰涩,选择与文化人物站在一起的优酷,正在用过硬的内容心智,走好12+的未来。

  言之有物,言之有“悟”

  3月20日,内容发布会进行的当天,一档名为《生活常食》的城市美食人文探访节目正同步上线优酷。

  所谓“有质量的表达”具体应如何落实,2024年优酷人文的节目调性是否发生了变化,美食赛道如何使“烟火气”和“书卷气”有机融合?《生活常食》像是一系列追问的题眼,嘉宾刘仪伟从节目内涵层层剖析,向“看电视”详细解答着“常食”背后的丰富人文内涵。

  问及《生活常食》的创作初衷,刘仪伟表示,“我们想让大家看到不同城市对饮食的态度,不同城市呈现出什么样的饮食状况,不同的城市如何包容、建立起饮食和老百姓的关系。

  成都、北京、杭州,是节目选择的三个探访站点,但细究起来,除了成都以外,另外两地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富矿。作为社交媒体上被调侃为“美食荒漠”的地区,杭州、北京能拍什么?所取材的地方性美食,真的是具有代表性的“常食”吗?

  对此,刘仪伟坦然承认了不同城市的差异性,并重新为“美食”正名:“不存在没有美食的地方。但凡不被大家接受的早就消亡了,但凡存在的一定是好的。你可能不爱,但是有人爱,就足够了。

  关于具体拍摄内容,节目没有特意贴合大众惯性认知,比如定义某种美食范式,又或是判断菜式地道与否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纪录下百姓的餐桌“常食”。用刘仪伟的话说,“没有一定之规,所有的饮食的规矩都在上菜和吃饭的仪式上,菜本身哪有什么规矩。

  正因如此,包容是《生活常食》的主旋律。同时拥有南北生活经历的刘仪伟,既带有独属于成都人的松弛感,又兼具爱吃、会吃、懂吃的重要品格。一边city walk,一边city talk,唇齿生津间,独到观点、典故历史俱现。

  与此同时,节目努力发掘着“美食”在实用价值以外的精神属性。食可果腹,亦可抚慰人心,小得盈满,知足即安,在经济下行的时期,美食是我们最终的坚持和底线。”这种富含主观意识的体验,与人文价值、集体记忆深度互文,值得被倦怠生活裹挟的人们慢慢赏味。

  “人文,我的理解是以人为本,是关注个人的体验,并用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去串连这个世界,给别人提供参考和借鉴。”刘仪伟的一席话,揭示了人文题材得以长青的内生力量。

  《第一人称复数》导演任长箴也表达了类似观点:“我们不明确要什么,我们只明确不要什么。”保留下的是自然流露、随机生发、触景生情,而需要舍弃的,就是一种笼统的、不具代表性的、不够走心的部分。否则,没有颗粒度的情绪,何以触达独特、纷繁的个体?

  言之有物,方能言之有“悟”,内容创作者在产出的时候不媚俗追随,所产出内容才具有态度和明确导向。至于能触碰到什么巧思、输出哪一段高质量对话,都是优酷人文高自由度创作下名为“野生”的魅力。

  用“确定性”克服“不确定性”

  从诞生、开发再到搭建后链路收益,一个长效IP的形成,需要从业者们精准的市场嗅觉和持续的创作耐心,人文题材尤甚。

  一方面,有深度、能经久回味的内容,要求打磨过程不能操之过急;另一方面,追热点、找增量,又需要一双富有前瞻性的眼光,提前审判值得下注的内容,把控好话题大方向。

  加之当下视听习惯的倍速化、迷影化趋向,让行业的“不确定性”,在人文内容上被进一步放大。但这份“不确定性”,优酷人文选择用“确定性”与之抗衡。

  据王晓楠介绍,三大“确定性”,筑牢了优酷人文持续发展的信心。

  首先是品牌的长期性。长久以往的倾力投入,让优酷人文的品牌真正“养出来了”,内容势能、文化年番均有条不紊地推进。其次是主创的确定性。数位文化大家躬身入局,保障了过硬的出品质量。最后是受众的确定性。不易流失的“三高”人群,依然是目前优酷人文的重要信心来源。

  不可忽视的是,显著优势以外,市场仍具备可发掘的存量,譬如找到一种年轻态的趣玩形式,打捞起更多Z世代年轻人。

  关于这一点,王晓楠表示,优酷正在尝试,但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。“过硬的内核要找到跟年轻人连接的方式,它需要某种情绪化的话题性外衣,但是内核过硬是前提,这正是《百家新说》想探索的。

  于是我们看到,2024年,在名为“优酷人文”的心灵避风港中,《百家新说》将以“精神向导”的身份,陪伴青少年们健康成长;《想要问问你敢不敢2》将持续打造男女约会影像实验,真实呈现高质量两性对话;而50岁的李静,坚定地踏在聆听正念的长路上……

  内容市场波澜起伏,什么题材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?答案无疑具备富含普世价值、追随“长期主义”的特征,人文当属其列。这也是为什么,时代的漩涡越是湍急,文化类节目越是坚定屹立。对于优酷而言,“以文化人,温暖众生”,绝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。

  植根于丰富的文化素材库,优酷人文溯流而上,聚沙成塔。这场关乎“心与心”的对话,在12载探索与洞察下,还将在未来唤回无数“点对点”的深度触达。

责任编辑:房家辉

分享到: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“流媒体网”的文章,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,转载需注明出处。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,观点供业内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